分类
技术面及基本面分析

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

股票新手入門: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、何時買?這樣做,不受價格波動影響

不同類型的股票,買進方式也不同,以下將進一步說明。 1. 金融股:「除息後」一張一張買 殖利率高的金融股,價格非常牛皮、波動極小,即使股市來到了 18,000 點,官四金的起伏不大,顯示其價格受制於殖利率這塊天花板,不太容易因炒作產生 5 元以上的價差,故很適合當作核心持股(存股領股利)。 延伸閱讀:投資新手要看!理財專家常講的「定存股」,到底是什麼? 金融股一天在盤中的波動多半都是小數點上上下下,有時甚至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漲那少少的 0.3 元,但零股交易大多比市價貴 0.2~0.3 元左右,若長期買金融零股,會導致均價比市價貴個 0.3 元,幾乎等於一個月的漲幅。所以,我個人傾向一張張購入金融股,因為整張能直接買到便宜的時價。 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 再加上金融股一年的價格起伏有其慣性:「8 月中除息後到 12 月」為每年相對低點,到了隔年 3 月公布股利股息後,價格就會一路漲至除息前。因此,我們可以把握這種慣性,選在「除息後到當年 12 月之間」(最晚隔年 3 月前)一張一張在相對低點時購買。 2. 成長股:定期定額買零股 一些持續攀升的優質成長股,如:台積電或與大盤連動的 0050,都是衛星持股的好選擇。 成長股優點是股價有較大的上漲空間,缺點是股利少、殖利率差,扣除股利後的除息價,通常一、兩天就能完成填息。 購買時不需要刻意等到除息後再買,因為它們平日的價格波動早已超過除息的幅度,所以這類型的股票「隨時」都可進場購買。 不過台積電與 0050 股價波動大,一筆資金直接 All in 容易套在山頂,心情難免受影響。建議可用「定期定額」的方式購買零股,根據個人的資金多寡,一月一買、一週一買,甚至一天一買皆可,分批進場就能讓自己買進的價格落在全年均價,既然高點低點都會買到,就不易受到價格波動影響。 3. 景氣循環股:產業不景氣的時候買 至於景氣循環股,如:水泥、鋼鐵、航運、塑膠⋯⋯等傳產,可以選擇做價差或存股,但切記須在產業「不景氣」或「股災」時購入。待景氣回升(約 3~5 年)可以選擇高價賣出,或者持續抱股領股利。由於不景氣時買在價格谷底,所以均價能立於不敗之地,抱起來輕鬆無負擔,產業回春時還能享受股利盆滿缽滿的樂趣。 然而我們須釐清景氣循環股並非成長股,就算企業文化再優良,獲利仍深受產業大環境影響而起伏不定,漲得再高終有回歸的一日,無法像成長股那般,有突破性的技術能讓股價向上一去不復返。因此千萬不要在產業景氣高點、市場媒體鼓吹之下一頭栽進,當最後一位上車者,導致自己困在山頂少則 3 年多則 5 年,有些甚至等了 10 年才下得了車。 以上為各類股票的買進方式,只要掌握好其價格特性,無論大盤上漲或下跌,都能當個安心的股東。 遵守「543 規律」,存股族一年只要做好這些事 其實存股久了,也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節奏。現在來介紹一下我這個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: 【前置期】5 個月:4 月~8 月中 ① 收兵不買 每年 3 月各家公布股利後,便開始收兵不買金融股,除非遇上股災。不過可伺機買台積電零股(沒閒錢就改成 600 元以下買一股)。 ② 月存閒錢 每月「月初」將規畫投資的金額匯入證券戶,把 4~8 月的薪資閒錢先存起來。 ③ 作壁上觀,看子彈飛(最常做的事) 開始當局外人看大盤大起大落。 ④ 記除息日 大約 6 月開始 Google 手上持股的除息日、股利發放日,並記在行事曆上。 ⑤ 規畫買進張數 計算今年能進場的錢(薪資閒錢+股利),並開始分配各檔股票要買的張數。搭配參考個股(兆豐、玉山、合庫、華南)當年前 7 個月的 EPS 成長或衰退,來決定買入的張數配置。EPS 成長的多買一些,持平的小買,衰退的不買,並且持續觀察每月的 EPS 以考慮是否換股。 【買進期】4個月:8 月中~12 月 一年最開心的時期到了,可以領股利,外加逼自己買股票,享受購物的樂趣。 ① 除息當月買完薪資閒錢 8 月除息日開始買入股票,把前半年存的閒錢都買完。不過兆豐金可以慢慢買,因為貼息機率高。 ② 股利入帳,逢低加碼 9 月股利大致都進帳,用作逢低加碼。遇到個股相對低點就買一張,最晚在隔年 3 月前要買完證券戶內的錢,不過我通常 12 月就會買完了! 【最後加碼期】3個月:1 月~3 月 ① 等全年 EPS 公布 隔年 1 月等待前一年全年 EPS 出爐,參照以往盈餘分配率,即可估算當年可領到的股利。 ② 年終獎金最後加碼 根據估算出來的股利,挑出當時殖利率最高的個股(兆豐、玉山、合庫、華南擇一),並運用年終獎金做最後加碼。 延伸閱讀:股票入門教學|投資前搞懂 9 大指標,選出值得入手的好股票 ③ 等待公布股利股息 待 3、4 月各家股利公告完畢,算出當年實際能獲得的股利、配股,股利加總後納入 8 月買股的規畫。 若 4 家金融股 EPS 表現都正常,或者曾衰退過,後來又恢復水準,則安心收兵不買,坐領股利;倘若個股 EPS 連續數個月都較去年同期衰退(摒除大環境影響),會考慮擇高點換股(市價高於均價才能換)。 (本文出自《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:最適合小資族的「金融股 543 規律」,用薪水 4 萬輕鬆打造年收股息 20 萬!》,幸福文化出版)

股票交易三大基本买入类型

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非常庞大,买卖各有各的方法技巧。无论市场升与跌或在高或在低位盘中总是有买卖交易。以买入交易为例,按照个股阶段性走势进行不同方向划分,在不同的方向位置买入可以归类为几种操作方式。平时大家都喜欢将股价走势用三种状态去描述:“上升,下跌,横盘”。股价在一定时期限阶段性走势中,进行这样划分具有一定道理。那么无论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买,你的买入交易都属于这三种状态中其中一种。这是根据股价在某阶段的运动方向去分析介定你的买入交易特质。

“上升,下跌,横盘”这三种某阶段运动状态,对应买入时的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三种交易方式。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就是,在上升运动状态下的买入属于追涨行为;在下跌运动状态下的买入属于抄底行为;在股价处于横盘无明确方向状态下的买入属于潜伏行为。

一般投资者在刚刚入市时的操作往往都是较混乱的。没有经验的交易买入往往都是在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三种方式中反复交替使用。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练,这个实践时间大概需要一到两年就会慢慢发现。这种高也追,低也买,横盘也买入的操作混乱无序,难以实现稳定盈利。

一个刚进入证券市场的新手,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这三种操作方式到底那一种真正适合自己?这并不是个人一开始就能事前决定的。因为那一种操作方式适合自己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,特别受投资者个人性格特质影响巨大。如新手入市场没有交易经验丰富的师傅带领引导,那么其操作是必然先在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三种操作方式中进行反复无序的交易。实践中一些勤于分析善于总结的投资者会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,结合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喜好等,选择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其中一种作为自己的主要操作方式。实践经验让他们明白,如不这样做就难以真正稳定的在股市中赚到钱。

这些勤奋聪明的投资者,有部分投资者属于复合型的。追涨,抄底,潜伏三种操作方式都会可以兼顾并用。每种操作方式什么时间用,以及怎么用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认识。剩下的部分投资者就是八二效应中是八这部分了。这些人一直没能形成自己固定的交易风格。他们一直都在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中轮回反复。这种轮回反复是一种无序无意识无计划的盲目操作。说白了就是毫无章法的乱操作。这种人除了是新手也包括有大量老手,新手犹可谅老手基本无可救药。至于没有能形成自己固定的交易风格原因很多,懒于做分析研究,没有经常做总结,墨守成规,天资有限等等原因都有。

入市实践已达两年或超过三年的投资者,你有没有勤奋的去做分析?经常做总结?好好分析过自己的成功经验,失败教训?分析过自身个人特质,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偏好?是否已经形成明确鲜明的“追涨,抄底,潜伏”其中一种固定交易操作方式?如有那你将已迈出走向成功第一步!如还没有,那么笔者赠你国民之父孙中山的那句警世遗言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!”。

三大類型股票的必勝選股法

1. 藍籌股:這些股票就是那些菜市場阿嬤都能朗朗上口的大型股,舉凡台積電、台塑、中鋼、台泥、鴻海…等,因為過去營運成績斐然,且上市時間夠久、有些甚至是第一批臺股剛發行的元老之一,知名度極高。這些公司一致性的表現就是股本很大、上市時間久,股性溫吞、很少見到漲跌停的狀況,還有就是剛剛提到的重點:知名度很高。這些股票當中,只有很少數能夠創造高回報率,但大眾看在對老品牌的高熟悉度份上,也使得這些公司在股票市場裡人氣居高不下。但,以事後論來看,大家應該也不難明白知名大型股並不是獲利保證,難怪有人戲言全臺灣剩下台積電能打。

2. 投機股與轉機股:這兩種股票可以一起講。他們的共通點就是獲利長期不固定、股價呈現長期向下的趨勢,且籌碼亂糟糟的-市值小、本益比負值、法人也沒辦法評價,所以參與者少、成交量也小…要一直到某一天,某檔「投機股」瞬間飆漲,帶著市場給予的題材、搖身成為轉機股,大家對他的成見才會大為改觀。其實,以漲幅來論,這類股票才是最飆的,君不見今年創下5~50倍漲幅的標的,他們起漲時財報有多麼慘不忍睹?因為股份少、籌碼輕盈,加上時勢把他們從低價狗熊變英雄,所以漲幅比那些原本就績優的公司還要高上許多(因為績優公司股價也很高)。這類標的不好選,就算深入研究出其可能的轉機題材、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始發酵,所以要賺這類股票的錢不只需要有洞見、還需要機運。

3. 成長股:成長股的獲利穩定,以整年度來看稅後淨利總是每年在成長,他們長期而言可以給投資者一個不錯而穩定的報酬,但畢竟這些標的算是優質公司,知道的人多、買的人也多,籌碼就不像投機股變轉機股的那般輕盈,所以在上漲的時候總是溫溫吞吞,很少出現突然大幅飆漲的狀況。若要用財報公告的數字來篩選這類股票的話,可以從幾個方向去下手:

美股三大指數 ETF 比較,S&P 500、道瓊、納斯達克

分享 已複製文章連結 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

藍籌股代表:道瓊工業指數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Index,簡稱Dow JonesDow

而道瓊工業指數的成分股通常都是歷史悠久、獲利穩定的大型企業,包含許多耳熟能詳的美國公司,像是 麥當勞(McDonald’s Co, MCD-US)、迪士尼(Walt Disney, DIS-US)、可口可樂(Coca-Cola, KO-US)、蘋果(Apple, AAPL-US)、微軟(Microsoft, MSFT-US)、Nike(NKE-US)、 3M (MMM-US)…等,都是在產業中具有極大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知名企業,這也是為何道瓊工業指數雖然只包含30檔股票,至今卻仍受市場重視的最大原因。而指數中的30檔成分股雖偶爾會有變動,更換頻率並不高,唯有當成分股中的企業開始衰退,且不再具有代表性時,才會被汰換。

由於道瓊工業指數是採「價格加權平均」(Price Weighted)而非「市值加權平均」(Market Cap Weighted),使得指數中的高價股比低價股更有影響力,即便高價股的市值未必比低價股大。這會容易產生誤導,因為就算低價股的漲幅百分比很大,也會輕易被高價股的微幅下跌所抵消。

此外,道瓊工業指數雖然是投資人觀察美股慣用的重要指數,但須注意其代表的是「美國藍籌股」的走勢,而非美國整體股市走勢;由於其只包含30支股票,要作為美股整體市場的代表,普遍被認為家數過少。因此,涵蓋股票範圍更廣泛的 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 S&P500 指數,更常作為美股整體的代表指數。

美股 ETF 道瓊工業指數 Dow Jones 產業

標普500 指數(Standard & 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 Poor’s 500 Index,簡稱 S&P500

S&P500 指數包含美國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,能很好地衡量美國大型股的表現,由於成分股占美股總市值約 80%,也普遍被認為是美國股市最具代表性的指數。

S&P500 指數採用「流通市值加權」,更能夠反映公司股票在股市中的實際重要性,並由標準普爾公司(Standard & Poor’s,S&P)維護,在成分股市值、發行時間、流動性等方面有嚴格的篩選規定,並會根據多項原則綜合考量,持續選擇和更換股票,以確保指數的代表性夠強,因此 S&P500 指數甚至足以顯示美國經濟的興衰。

而在 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 S&P500 指數的產業分佈方面,主要集中在:資訊科技(28.7%)、醫療照護(14%)、非必要消費(11.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 3 大類型股票怎麼買 4%)、通訊服務(11.1%)、金融(9.6%)、工業(8%)等產業。

「流通市值加權」(Float-Adjusted Market Cap Weighted):以該證券於市場上「實際流通、可買賣數量的總市值」來計算指數的加權平均,而不是單純以「發行量的總市值」計算;可以撇除策略股東長期持有、買賣受限制等的股分,更能反映股票實際對指數產生的影響。

美股 ETF S&P500 產業

科技股代表:納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 Composite Index,簡稱 NASDAQ

NASDAQ 綜合指數是由「所有」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(NASDAQ)上市的公司,依流通市值加權計算所組成。「NASDAQ」為「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」的縮寫,即「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」。

NASDAQ 指數的成分股超過2,500家,其中約40 ~ 50%的比例為科技股,包含許多常聽到的科技品牌及網路公司,像是:Apple、Facebook、Microsoft、Google、Cicso(CSCO-US)、Adobe(ADBE-US)、Paypal(PYPL-US)…等。由於科技股的占比很高,NASDAQ 指數也是美國最重要的「科技股」代表指數。

美股 ETF 納斯達克 NASDAQ 產業

此外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常與另一個指數混淆,即「納斯達克100指數」(NASDAQ-100 Index),NASDAQ-100 是由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中100家最大的「非金融類股」所組成,成分股占比相對集中。